为什么植物会缺钾死亡(植物缺钾会干嘛)
植物缺N,P,K,Mg等元素各会有什么症状 氮:是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氮在蛋白质中约含:6~18%。氮也是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此外,植物体内所含的维生素、激素、生物碱等有机物中也含有氮素。氮一般积集在幼嫩的部位和种子里。当氮素供应充足时,植物的茎叶繁茂、时色深绿、延迟落叶;反之,氮素不足,植株就矮小,下部叶片首先缺绿变黄,逐步向上扩展,叶片簿而黄。当然,如果缺氮,肥施得过多,尤其在磷、钾供应不足时,会造成徒长、贪青、迟熟、易倒伏、感染病虫害,特别是一次用量过多会引起烧苗,所以一定要注意合理的施肥。 磷:磷是组成植物细胞的重要元素,也是很多酶的组成部分,它能促进细胞分裂,对根系的发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磷参与植物体内的一系列新新陈代谢的过程,如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分解、运转等。磷能促进体内可溶性糖类的贮存,因而能增强植物的抗旱抗寒能力。磷素供应足时,特另。在苗期能促进根系发育,使根系早生快发,促进开花,对球根花卉能提高质量和产量。反之,磷素供应不足时,植物生长受到抑制,首先下部时片叶色发暗呈紫红色,开花迟,花亦小。 钾:它不直接组成有机化合物,而参与部分代谢过程和起调节作用。主要以离子态存在,在休内移动性大,通常分布在生长最旺盛的部位,如芽、幼叶、根尖等处。钾供应充足时,能促进光合作用,促进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使圭叶茁壮,枝杆木质化、粗壮,不易倒伏,增强抗病和耐寒能力。缺钾时,休内代谢易失调,光合作用显著下降,茎杆细瘦,根系生长受抑制,首先者叶的尖端和边缘变黄直至桔死,严重时会使大部分叶片枯黄。钙:钙是细胞壁中胶层的组成成分,以果胶钙的形态存在。钙易被固定下来,不能转移和再度利用 。植物缺钙时,细胞壁不能形成,并会影响细胞分裂,妨碍新细胞的形成致使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叭严重时会使植物幼叶卷曲、叶尖有粘化现象,叶缘发黄,逐渐枯死,根尖细胞腐烂、死亡。 镁:它是一切卑色植物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因为它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之八它对光合作用有重要的作用,它又是许多酶的活化剂,有利于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呼吸作用。 硫:硫是构成蛋白质和萌不可缺少的成分,含硫的有机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还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因此在植物呼吸过程中,硫有着重要的作用。叶绿素的成分中虽不含硫,但它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缺硫会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叶色淡绿,严重旺卓卖白色。硫在植物体内移动性不大,很少从衰老组织中向幼嫩组织运转。 铁:铁通常占干物重的干分之几,它是形成叶绿素所必需的。叶绿素本身不含铁,但缺铁叶绿素就不能形成,会造成“缺绿症”。铁在植物体中的流动性很小,老叶中的铁不能向新生组织中转移,因而它不能再度利用 。缺铁时,下部叶片常能保持绿色,而嫩叶上会呈现网状的“缺绿症”。 硼:它不是植物体内的结构成分,但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正常运转,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它还能调节水分的吸收和氨化还原过程。缺硼会影响花芽分化和发生落花落果现象,还会使茎杆裂开。 锰:锰是叶绿体的结构成分,参与光合作用、水的光解。它是多种酶的活化剂,对植物呼吸、蛋白质的合成与水解、硝酸态氮的还原都起重要的作用。缺锰会使植物体内硝酸态氮积累、可熔性非蛋白态氮素增多。 锌:锌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它能促进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对植物体内物质水解、氧化还原过程以及蛋白质的合成等有重要作用。缺锌,除叶片失绿外,在枝条尖端常会出现小叶和簇生现象,称为“小叶病”。严重时会使枝条死亡。 铂:用存在于生物催化剂之中,它对豆科作物及自生固氮菌有重要作用,能促进豆科作物固氮。铂还能促进光合作用的强度,以及消除酸性土壤中活性铝在植物体内累积而产生的毒害作用。植物缺用的共同症状是植株矮小 ,生长受抑制,叶片失绿、枯萎以致坏死。豆科作物缺铂,根瘤发育不良,瘤小而少,固氮能力弱或不能固氮。 铜:铜是植物体内多种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铜起重要作用。它参与植物的呼吸作用,还影响到作物对铁的利用。在叶绿体中含有较多的铜,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铜还具有提高叶绿素稳定性的能力,避免叶绿素过早遭受破坏,有利于 叶片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缺铜会使叶绿素减少,叶片出现失绿现象,幼叶的叶尖因缺绿而黄化,最后叶片千枯、脱落。 氯:植物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需要氯离子参加。氯离子是细胞液和植物细胞本身的渗透压的调节剂和阳离子的平衡者。 植物缺钾时的表现农作物缺钾时纤维素等细胞壁组成物质减少,厚壁细胞木质化程度也较低,因而影响茎的强度,易倒伏。蛋白质合成受阻。氮代谢的正常进行被破坏,常引起腐胺积累,使叶片出现坏死斑点。因为钾在植株体中容易被再利用,所以新叶上症状后出现,症状首先从较老叶片上出现,一般表现为最初老叶叶尖及叶缘发黄,以后黄化部逐步向内伸展同时叶缘变褐、焦枯、似灼烧,叶片出现褐斑,病变部与正常部界限比较清楚,尤其是供氮丰富时,健康部分绿色深浓,病部赤褐焦枯,反差明显。严重时叶肉坏死、脱落。根系少而短,活力低,早衰。 双子叶植物叶片脉间缺绿,且沿叶缘逐渐出现坏死组织,渐呈烧焦状。单子叶植物叶片叶尖先萎蔫,渐呈坏死烧焦状。叶片由于各部位生长不均匀而出现皱缩。植物生长受到抑制。 水稻叶片从下位叶开始出现赤褐色焦尖和斑点,并逐渐向上位叶扩展,严重时田间景观稻面发红如火燎状。株高降低,叶色灰暗,抽穗不齐,成穗率低,穗形小,结实率差,籽粒不饱满。由于栽培季节、品种类型和土壤条件不同,症状有差异。第一种类型是返青分蘖期发生的缺钾性赤枯病,或称“青铜病”。第二种类型是缺钾性褐斑病。第三种类型是缺钾性胡麻叶斑病。 麦类作物缺钾以大麦容易发生。苗期叶色蓝绿,叶尖及叶缘黄化。随生育进展,症状逐渐向上扩展,下部老叶逐渐焦枯。有些品种苗期出现水渍状斑点,以后变白色。病斑多呈矩形,称“白斑形”缺钾症。叶片下披,严重时植株萎缩,分蘖死亡,叶片全部黄化,抽穗困难,产量锐减。小麦缺钾症状较不明显,植株呈蓝绿色,叶片软弱下披,茎杆常曲屈,叶片长度与茎节长度不成比例,易倒伏。 玉米发芽后几个星期即可出现症状,下位叶尖和叶缘黄化,不久变褐,老叶逐渐枯萎,再累及中上部叶,节间缩短,常出现因叶片长宽度变化不大而节间缩短所致比例失调的异常植株。生育延迟,果穗变小,穗顶变细不着粒或籽粒不饱满,淀粉含量降低,穗端易感染病菌。 棉花5~6叶期出现症状,通常在蕾期后趋于明显棉田景观班驳黄化,长势衰弱,植株矮小,株间参差不齐。病株主茎细瘦、节间缩短,果枝节位提高,下位果枝发育差,常见只1-2果节末端结弱铃后即萎缩停止生长,前期结铃显著减少,成熟推迟。叶片症状是脉间失绿发黄,主、侧脉及两侧区域保留绿色,形成黄斑花叶,状如“虎皮斑纹”,以后黄斑扩大,叶缘开始褐变,发脆、反卷,并逐渐向内延展,最后叶缘焦枯、坏死,呈残破缺刻状,落叶提早。 油菜缺钾苗期叶缘出现灰白或白色小斑。开春后生长加速,叶缘及叶脉间开始失绿并有褐色斑块或白色干枯组织,严重时叶缘焦枯、凋萎,叶肉呈烧灼状,有的茎杆出现褐色条纹,杆壁变薄且脆、遇风雨植株常折断,着生荚果稀少,角果发育不良。 大豆容易缺钾,5~6片真叶时即可出现症状。中下位叶缘失绿变黄,呈“金镶边”状。老叶脉间组织突出、皱缩不平,边缘反卷,有时叶柄变棕褐色。荚稀不饱满,瘪荚瘪粒多。蚕豆叶色蓝绿,叶尖及叶缘棕色,叶片卷曲下垂,与茎成钝角,最后焦枯、坏死,根系早衰。 花生缺钾最初老叶出现黄斑,进一步缺钾时褪绿区增大,仅沿中脉两侧留下狭窄绿色区。较新叶片出现黄斑的同时,较老叶片出现黑褐色圆点。 甜菜幼苗期缺钾除生长受阻外,一般不表现其它症状,随后老叶叶尖及叶缘变黄,并逐步向中部蔓延,叶面皱缩,向下卷曲,到后期叶缘及脉间呈棕色焦枯状而凋萎,最后整个叶片坏死,并散发出腐胺味。但相应的叶柄在相当时期内仍保持绿色和直立,块根发育不良,易腐烂。 甘蔗缺钾嫩叶暗绿色,老叶出现橘黄色褪绿,叶片变褐,中脉上表面发红,进一步发展为坏死斑和叶缘坏死,称为“火灼”。 马铃薯缺钾生长缓慢,节间短,叶面粗糙、皱缩,向下卷曲,小叶排列紧密,与叶柄形成夹角小,叶尖及叶缘开始呈暗绿色,随后变为黄棕色,并渐向全叶扩展。老叶青铜色,干枯脱落,切开块茎时内部常有灰蓝色晕圈。 甘薯缺钾中下部叶叶缘黄化并出现褐色斑点,扩展后坏死,最后全叶变褐而枯萎,藤蔓伸长受抑,薯块着生少,薯形小而不齐,品质降低,严重时块根不膨大。 蔬菜作物一般在生育后期表现为老叶边缘失绿,出现黄、白色斑,变褐、焦枯,并逐渐向上位叶扩展,老叶依次脱落。 甘蓝、白菜、花椰菜易出现症状,老叶边缘焦枯卷曲,严重时叶片出现白斑,萎蔫枯死。缺钾症状尤以结球期明显。甘蓝叶球不充实,球小而松。花椰菜花球发育不良,品质差。 黄瓜缺钾症状多发生在开花以后,表现为下位叶叶尖及叶缘发黄,渐向脉间叶肉扩展,易萎蔫,提早脱落,果实发育不良,常呈头大蒂细的棒槌形。 苦瓜缺钾下部叶片脉间失绿发白,皱缩,畸形,卷曲,坏死。 甜瓜、西瓜、草莓缺钾基部叶片叶缘失绿,出现褐色斑点。 番茄幼苗缺钾叶色暗绿,成熟植株缺钾下位叶叶缘卷曲、黄萎,出现灰白色斑点,少光泽,渐次扩大干枯,早衰脱落;果实成熟不良,落果,果皮破裂,着色不匀,杂色班驳、肩部常绿色不褪,果肉萎缩,少汁,称“绿背病”。 茄子缺钾老叶边缘和叶脉间失绿。 甜椒、辣椒缺钾中下部叶片失绿,叶脉间变黄。 芹菜、胡萝卜缺钾老叶的小叶边缘失绿,呈烧灼状。 莴苣缺钾老叶边缘发黄,叶展部分皱缩。 洋葱、葱、蒜缺钾老叶叶尖失绿,卷曲、枯萎。 萝卜、小萝卜缺钾老叶边缘和叶脉间发黄、坏死。 果树中,梨和苹果表现为新生枝条的中下部叶片叶缘发黄或暗紫色,皱缩和卷曲,并渐向顶部扩展。严重时几乎整株叶片呈红褐色、干枯,焦灼状特别明显,焦枯坏死叶片在较长时间内不脱落。 柑橘轻度缺钾仅表现果形稍小,其它症状不明显,对品质影响不大。严重时叶片皱缩,蓝绿色,边缘发黄;新生枝伸长不良,全株生长衰弱。 桃、李、杏、梅、樱桃树容易缺钾,表现为新梢中部叶片边缘和脉间褪绿、起皱、卷曲,随后叶片呈淡红或紫红,叶缘焦枯、坏死。小枝纤细,花芽少。果实少而小。 葡萄缺钾叶色变黄,夹有褐斑,逐渐脱落,新梢伸长不良,果实成熟不一致。 香蕉缺钾叶片变小,从老叶叶尖和边缘开始迅速变黄,向内卷曲,最后死叶在叶片基部附近折断。植株早衰,蕉把数减少,蕉指扭曲畸形,商品性差。 油棕和椰子缺钾开始从老叶的小叶出现分散的浅绿色小斑点,逐渐遍布全叶,随着叶子边老,斑点增大,由黄色变为桔黄色,然后变为红棕色,开始从叶尖沿边缘干枯。 橡胶缺钾症状出现在充分向阳的顶部叶片,未分枝幼树早期出现在下层叶片。早期缺钾与缺镁相似,叶脉间发黄,但后来缺镁叶片呈清晰“鱼骨状”,缺钾叶片坏死。 花卉植物如玫瑰、朱蕉、一品红、海芋、维纳斯芍兰、石竹、丁香、藏报春、彩斑芋等缺钾,老叶边缘发黄,花期短或不开花。 三叶草、苜蓿等豆科牧草缺钾最初小叶边缘出现分散的白色或黄色小斑点,缺钾严重则叶缘变黄、变褐、坏死。缺钾使过量钠进入植株,造成钠中毒或盐害。 马铃薯、甜菜、玉米、大豆、烟草、桃、甘蓝和花椰菜对缺钾反应敏感,其次是油菜、棉花、番茄、葫芦科作物等。 根据外部症状可以判断农作物是否缺钾及其程度。 氮磷钾对植物有什么影响?植物缺少它们,会出现什么现象?氮:氮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构成元素、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是植物作为许多酶的组成部分。 缺氮: 植株矮小、叶片小而薄,夜色浅绿发黄、植株早衰、花小且不易受精发育、根系小。 磷:磷是核酸的主要组成部分,磷也是酶的主要成分之一、能提高细胞的粘度,促进根系发育,加强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提高作物的抗旱性 缺磷: 植株矮小 叶片暗绿 苗期缺磷生长停滞,导致碳水化合物不能转移,是幼苗紫红、群众叫做“红苗”、“紫苗”,作物中后期缺磷影响繁殖的生长发育,表现为开花和成熟延迟、灌浆过程受阻、籽粒干瘪。 钾: 植物吸收钾的量比较大,有些甚至超过氮,钾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作物的抗旱和抗寒抗病的性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运转,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钾是酶的活化剂,对作物体内氮的代谢有良好的影响。 缺钾: 作物缺钾的典型症状是叶边缘“干缩”,老叶尖端开始沿叶缘变黄色或黄褐色、但是叶脉两侧和中部仍保持绿色,严重缺钾则下部叶片渐次向上部叶片发展,叶面出现斑点坏死组织,最后干枯呈火烧状。 |